CentOS 将死,CentOS Stream 当立
在重建本博客的时候,有博友提醒我:CentOS 8 生命周期将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
我几乎无法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CentOS 提供了长达 10 年的更新支持,2019年发布的 CentOS 8 的生命周期应当与2029年结束才对。正是由于 CentOS 超长的更新维护期,我才放弃了 Ubuntu Server LTS(主要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的桌面系统用的就是 Ubuntu),而选择了 CentOS。
我打开 CentOS 的官方网站求证,很不幸:CentOS 团队已经于12月8日发布了公告,这个消息的确是真的。
(截图来自:https://blog.centos.org/2020/12/future-is-centos-stream/)
RHEL 与 CentOS、Fedora、CentOS Stream
RHEL,全称:RedHat Enterprise Linux,即红帽企业 Linux。
红帽公司(RedHat)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技术厂商,RHEL 是其推出的企业级 Linux 发行套件,RHEL 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完善的技术支持。
CentOS,全称: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即社区企业操作系统。
CentOS 是通过把 RHEL 释放出的程序源代码经过二次编译之后生成的发行版,其命令操作和服务配置方法与 RHEL 完全相同,但是去掉了部分收费的服务套件功能,而且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技术支持。
CentOS 项目已于2014年初被红帽公司收购,CentOS 目前依然实行战略性免费。
Fedora,由红帽公司发布的桌面版 Linux 系统套件,Fedora 的用户可免费体验到最新的技术或工具,这些技术或工具在成熟后会被加入到 RHEL 中,因此 Fedora 也称为 RHEL 系统的“试验田”。
CentOS Stream,是 CentOS 团队和红帽公司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滚动升级版 Linux,是 RHEL 的上游(开发)分支,红帽公司鼓励用户通过 CentOS Stream 测试、使用 Linux 的新特性和内核,并将成熟的改进反哺到 RHEL 当中,故而认为 CentOS 项目将重点从 CentOS 转移到 CentOS Stream 是进一步推动 Linux 创新的最佳方式。
RHEL 作为官方的企业级 Linux 发行版,在新特性和软件包的添加上显得异常保守,例如,这几年还广泛使用的 CentOS 7,发布于2014年6月份,使用的内核是发布于2013年的 3.10 版,想启用 BBR 等新技术都需要手动升级非官方的内核,部分软件包更是老旧。这也是 RHEL / CentOS 颇受诟病的方面。
在原来的模式下,CentOS 作为 RHEL 的重新编译版,两者在所采用的内核和软件包方面保持一致,CentOS 除了免费,可以为 CentOS / RHEL 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外,对 RHEL 基本没有直接的帮助,反而因为免费并且与 RHEL 没有实质的差别,抢占了一部分 RHEL 的市场,形成了内耗。
在引入 CentOS Steam 之后,CentOS Steam 可以在激进的 Fedora 和保守的 RHEL 直接起缓冲作用,在 Fedora 中试验的新技术和内核,可以在 CentOS Steam 中进行滚动升级,测试成熟稳定之后再进入 RHEL,类似于 Debian 的 Testing 分支。
或者,RHEL 仍沿袭原有的模式,Fedora 中测试的内核和软件包中的稳定版本直接进入 RHEL,CentOS Steam 在稳定版的 RHEL 基础上进行滚动升级(可不必像 Fedora 那般急于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内核),让测试稳定成熟的内核和软件包进入 RHEL,避免 RHEL 的内核和软件包在长达十年的生命周期中依然使用着老旧的版本。
或许是由于除了收费的服务套件和商业技术支持,在功能上,RHEL 与 CentOS 并无实质的差别,大量用户选择免费的 CentOS,而非收费的 RHEL 商业订阅,影响了红帽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又或许是因为 根据 RHEL 源代码构建类似 CentOS 的新发行版难度不大,而能够推动 Linux 创新的 CentOS Stream 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期望它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红帽公司最终决定提前结束 CentOS 8 的生命周期。
CentOS Steam 仍然可以免费使用,但很明显,用户使用它的代价,便是为红帽公司测试产品。
昂贵的免费
不知道是最初理解上的偏差,还是免费的策略更为简单粗暴,现在一提到“互联网思维”,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免费。
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业中很常见。
产品和服务依靠免费策略吸引用户使用,企业依靠付费用户或者广告等交叉补贴取得收入和利润维持生存和发展,这可能是免费策略的初衷,我们认为是良性的免费模式。
在有了资本介入之后,有些企业的发展模式变得野蛮:企业凭借资金的优势,依靠补贴快速抢占市场,打压同行,在挤垮同行、取得垄断地位之后,进而打压上下游获得超额利润。具体案例可参考近期被点名的几个巨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消费者,后期是要为早期享受的免费和补贴付出代价的。
然而,并非所有免费或者提供补贴的产品和服务都能成功,有些倒在了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倒在了黎明前,有些可能因为长期不能产生企业或者资本期望的效益,最终被关闭,如近年陆续关闭的免费邮箱、网盘等,它们退出市场时产生的转换成本,是要由用户来承担的。有些产品和服务,企业预计无法获得足够的付费用户而坚决关闭,对某些用户来说,即便是愿意付费继续使用以降低转换成本都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隐私。当我们不需要为使用某项产品或者服务支付成本时,往往我们的隐私信息就是所付出的成本,某互联网大佬就曾发表过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的言论,许多免费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仍在使用者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搜集和滥用用户的隐私信息。
还有一个隐形的成本是技术支持。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红帽公司并不为 CentOS 提供任何形式的商业技术支持,出现问题须由用户自己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和由于所出现的问题造成的业务损失等,就是我们使用免费产品的成本。像 CentOS 这类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的产品,有些问题或许不难通过网络找到解决方案,而一些较为冷门的产品,可能就没那么顺利了。
最近在架设我的私人服务器的时候,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 MariaDB 升级到 10.5 之后,phpMyAdmin 无法登录;
- 将 PHP 升级 8.0 之后,安装 Nextcloud 时报错,而去年安装时使用旧版 PHP 则顺利通过。
这些问题耗费了我两个周末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
可见,免费并非没有成本,有时,它还很昂贵。
几年前,我购入一部 HP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8,安装了 Windows Server 2016,配置为家庭服务器,主要是作为 NAS 使用,各组件的安装和调试还花了不少时间。今年,我又添置了一部群晖 DS918+,在系统中稍加设置,便实现了所有我希望实现的功能。两部机器总体成本差不多,但明显 HP 的服务器配置要高得多,群晖很大一部分成本可以视作为软件/系统的成本,即很多用户所说的“买软件送硬件”。因为配置方便,我们在公司也直接添置了一部群晖,而没有安装 Windows Server 或者其他开源的 NAS 系统自己进行配置。
文章评论